1)第一百七十三章 门生故吏_重生东汉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戏志才的一番话,将帐中众人惊住了。

  在这个时代,属官和举主乃是一体的,如同父子一般。像如今阎忠与皇甫嵩的关系,也可以称为故吏,门生故吏的故吏。二者的关系前文已然讲过,便不再赘言。以目前的社会风俗,故吏若是背叛了举主,则会令众人不齿。换句话说,门生故吏便是举主的爪牙,非但要尊重举主本人,许多时候,在面对举主家人的时候,亦要分清主仆之别。像汝南袁家这种门生故吏遍天下的豪门大族,其在全国的影响力是可以想见的。

  而反过来说,若是举主出了事,其门生故吏自然也讨不了好去,受到牵连是肯定的。也就是说,举主与门生故吏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举主有事,门生故吏要受到影响,门生故吏犯了事儿,举主自然也要受到牵连。

  这种关系,则奠定了所谓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政治形态。因为有举荐权力的官员怕被牵连,所以其在举荐之时定然是慎之又慎的,他们只可能举荐知根知底之人。而举荐什么人最保险呢?自然便是豪门子弟。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豪门子弟非但家学渊源,其自身修养也普遍要高出寒门士子许多的。在家族长辈的耳濡目染下,其对于朝中的掌故和密辛的了解也愈加详尽,故,其行事也会更加符合官场规则。而寒门士子或者才学足够,道德也高尚,其对于朝中掌故和官场规则的了解较之豪门子弟定然是颇有不如的。因此其行事便会有许多不确定性,而在半步都不能行差踏错的官场上,这种不确定性便是招致祸端的根源。

  正是举主与门生故吏这种互相联结,荣辱与共的关系,导致了下层士人的上进之路被基本堵死,除非有极大的机缘,其命运的上升之路是会触摸到顶点的。而这种社会关系,则导致此时社会各阶层间的流动极为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豪门大族的巨大势力,使得东汉王朝枝强而干弱,最终走向群雄并起的局面,东汉王朝也随之灭亡。而这,可能便是王夫之所说:“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的深层社会原因之一吧?

  所以,当众人听到这个将皇甫嵩逼到了悬崖边上的童谣竟然出自其幕府中的阎忠之手时,无不震惊莫名。盖因这种死命坑自己举主的幕僚,在这个时代还是极少见的。

  张飞结巴着道:“难...难道是...这个阎忠傻,看不到这么深?”

  郭斌道:“阎忠我曾见过,此人见事机敏,经达权变,绝非庸才,要说他看不到这一层,我是不信的。”

  关羽身子前探,道:“难道此人竟与皇甫将军有仇不成?”

  郭嘉道:“幕僚遴选,何其严格?皇甫将军当初身负扶汉重任,于挑选幕僚之时,恐怕更是千挑万选,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