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节 交通、教育、重工业_梦回二战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了加强东北的交通发展,张学良亲自批示,命令东北的科研机构早日研制出中国本土第一辆汽车。实际上,即便东北此时能研制出汽车,也没有汽油,因为眼下的中国根本不产石油,国内需要的汽油、柴油、煤油都要要进口。张学良知道这种事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便另辟蹊径。在咨询过张子高、陈裕光、庄长恭、孙国封等一批化工专家的意见后,张学良拨款给东北交通部让交通部现行研究“能用煤炭作为燃料的机动车辆”,东北暂时不产石油,但煤炭倒是足够的。与此同时,农统局从河南和四川请来了两位人才,分别是河南籍的机械工程师汤仲明和四川籍的汽车制造工程师高国恕。这两位爱国的机械专家深感中国不能出产石油,都致力于研制发明不依靠石油而能前进的机动车。在被农统局邀请到东北后,汤仲明和高国恕被张学良任命为交通部的高级工程师,专门负责研制不用汽油的汽车。年底的时候,汤仲明和高国恕领导的研制小组研究成功了木炭汽车、桐油汽车、酒精汽车。当战争爆发时,成千上万的东北军人就是乘坐着这些黑烟滚滚的木炭汽车踏上前线的。

  张学良知道,中国的第一辆国产汽车正是东北的辽宁民生工厂在1931年试制成功的“民生牌”75型汽车,然而,“民生牌”汽车只生产出第一辆,“九一八事变”就爆发了,东北被日本人占领,中国的国产汽车事业刚刚起步就戛然而止,在这之后,中国很多地方、很多机构先后进行国产汽车的试制工作,但均以失败而告终,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的国产汽车事业才真正地起步。换而言之,此时的中国是不能自己生产汽车的,是没有国产汽车工厂的,中国的汽车都是跟外国人买的。

  跟外国人买汽车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不但没办法满足民用需求,更加绝无可能满足军用需求和战争需求。创办汽车研发机构和第一家国产汽车工厂肯定是必须的,但不能急于求成。

  针对这个问题,张学良想到了一样“十分符合中国国情”的交通工具。

  运输人员和物资,方法无非就这几种:火车、汽车、飞机、船、马、人的两条腿。中国军队的机械化水平很低,中国的现代化水平也很低,大部分中国军人只能靠两条腿转战千里,因为中国没有那么多火车和稠密发达的铁路网,没有那么多汽车和稠密发达的公路网,没有那么多飞机,没有那么多船,没有那么多马,但是,有一种东西可以弥补军人们的两条腿和火车、汽车、飞机、船、马等运输方式之间的空白处,就是——自行车。

  根据测试和统计,在理想状态下:

  一个士兵负重25公斤以平均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一天能行军约4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